手机游戏巴士

月球第一颗幼芽死亡,外媒评价:实验将载入史册,值得我们自豪!

发表于:2024-06-03 作者:游戏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6月03日,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主要使命是探索月球远端和近端的矿物成分差异和结构区别,它不仅成为世界上首个在月球远端着陆的人造物体,还将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带上了...

我国嫦娥四号探测器的主要使命是探索月球远端和近端的矿物成分差异和结构区别,它不仅成为世界上首个在月球远端着陆的人造物体,还将一个微型生态系统带上了月球。本月15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所携带的棉花种子成功发芽。对此,国外媒体评价称,“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在月球表面进行了生物实验,这一开创性的实验为那片荒芜之地带来了第一抹绿色,值得我们自豪!”

跟随嫦娥四号一同前往月球的微型生态系统中包括棉花、油菜、马铃薯和拟南芥种子以及一些果蝇卵和酵母。在我国公布的照片中,棉花种子已经发芽,而其他种子却没有任何发芽迹象。据英国GB Times报道称,通过与地球上对照实验组的比较,可以发现月球上棉花的生长速度远低于地球。这一现象是意料之中的,因为棉花本是耐高温植物,且月球昼夜温差达300℃,经受强宇宙射线辐射导致发芽缓慢。

“在此之前,人类已经尝试过在太空中培育一些作物,比如,国际空间站(ISS)中就有百草花、生菜和向日葵等植物。但是在月球——这个重力仅为地球1/6,极端的温度变化和更高的辐射水平的天体上,进行这样的生物实验还是第一次。”

很多人都希望这个棉花幼芽能够在月球表面茁壮生长,但事实总是不那么尽如人意。由于月球表面缺乏大气层,几乎无法维持任何热量,当月夜来临,月球远端的温度会下降到-180℃,嫦娥四号探测器也会随之进入睡眠模式。

嫦娥四号搭载的微型生态系统中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形成物质与能量循环。此外,该密封容器内的有机物将会逐步自动分解,不会对外界环境产生任何污染。

尽管这次生物实验非常短暂,但它的成功不容置疑。该实验的设计初衷就是希望容器中的植物能够发芽,通过观察它们在低重力、强辐射、天然光照的情况下植物的生长状况,为下一步在月球建立永久性基地、探索火星打下基础。

想要在月球表面种植出能够结果的植物,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此次实验所取得的全部数据也将在维也纳与世界各国进行分享、讨论。全程关注本次实验的国外科学家表示,“这次生物实验将载入史册,棉花嫩芽虽然无法熬过月球漫长的寒夜,但它的诞生永远值得我们铭记,为之自豪。”

作者/朱张航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