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游戏巴士

IBM堪称科技常青树几十年屹立不倒有何绝技

发表于:2024-05-12 作者:游戏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12日,IBM在上世纪80年代的信息革命中,不情愿地成为了落伍者——虽然IBM最早推出了个人电脑,但是由于IBM的保守性,最终没能成为个人电脑之王。反而是微软和Intel藉...

IBM在上世纪80年代的信息革命中,不情愿地成为了落伍者——虽然IBM最早推出了个人电脑,但是由于IBM的保守性,最终没能成为个人电脑之王。反而是微软和Intel借助个人电脑市场逐渐做大,并逐步侵蚀IBM的传统市场。IBM随即出现了严重的亏损,并打破了IBM从不裁员的神话。这段时期,是IBM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当时有人甚至质疑IBM公司是否会倒闭。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图片

1993年,从未在IBM公司工作过的郭士纳临危受命,出任IBM的首席执行官。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郭士纳上台后的"第一把火"就是对IBM进行大规模改组和裁员。由于IBM长期处于计算机产业垄断地位,从上到下都习惯了高福利的舒适环境。公司机构庞大,人浮于事,官僚主义滋生,内耗非常严重。因而郭士纳裁掉了一些冗余部门和一些毫无前途的项目,在员工数量减少之后,开支自然也就减少了。

郭士纳的"第二把火"是选择性的变卖IBM公司的资产,甚至一度想要变卖IBM Almaden实验室盖了一半的豪华大楼。只不过这幢大楼实在是太贵了,因而没能卖掉,得以保留在IBM公司。

郭士纳的"第三把火"是削减研发经费。郭士纳将研发经费从营业额的9%降低到6%。郭士纳主要砍掉了一些偏重于基础理论的研究项目,保留和具体产品相关的技术研究。郭士纳这么做的目的是让技术研发能够直接创造利润。为了让科研与产品结合的更紧密,郭士纳还规定,公司中的研究人员只能从研究项目中拿到一大半工资,而不是全部的工资,另一小部分报酬必须通过参加产品项目而获得。

郭士纳的"第四把火"是转型升级。在过去,IBM是一家出售计算机的硬件公司。而在郭士纳的领导下,IBM转型成为一家技术服务公司。而且郭士纳还将IBM的硬件、软件和服务整合到一起,打造出一艘从软件到硬件到服务一条龙的IT航空母舰。

郭士纳的"第五把火"是放弃部分市场,固守自己的核心领域。由于IBM在终端消费市场很难与竞争对手拼价格战,郭士纳把用户群定位在企业级市场。主攻那些对价格不敏感,却对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非常高的用户,比如政府、军队、银行等用户。这使IBM即便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依然能有稳定而丰厚的利润。

正是依靠开源节流,砍掉旁枝末节,固守自己的核心市场,IBM逐渐走出了低谷。在郭士纳执掌IBM的10年间,IBM的股票涨了10倍。即便在郭士纳离开IBM后,他的经营理念也深刻的影响了IBM。在2000年后,IBM先后将个人电脑业务和X86服务器业务卖给了联想,就是修剪旁枝末节,固守核心市场的最好体现。

诚然,由于IBM始终固守核心领域,没能赶上互联网的快车,错过了很多发财的机会,但这也使IBM有较强的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在2007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太阳、雅虎等公司一蹶不振,而IBM却没有受多少影响。

从长远来看,保守虽然使IBM失去了很多机遇,但却能让公司稳定的向前发展,成为少数能够逃过历次经济危机,历经百年屹立不倒的科技公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