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游戏巴士

念旧的物件,是一场未央的梦

发表于:2024-05-16 作者:游戏编辑
编辑最后更新 2024年05月16日,在南宫逛的时候,看到一群老头们围在一起嘀嘀咕咕地,走近伸脖子一看,原来是在看一组老封,未使用过的。纸质略有点发黄的邮资封,可见也是有点年代了。后来...

在南宫逛的时候,看到一群老头们围在一起嘀嘀咕咕地,走近伸脖子一看,原来是在看一组老封,未使用过的。纸质略有点发黄的邮资封,可见也是有点年代了。后来看他们传递了一圈儿,犹豫了半天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老板要价有点高。在挑选了其他中意的封片之后,我看这套封又放到了哪里,就拿起来欣赏。

原来这是一套邮电部(那时候还是一家,没有分家)于1983年4月1日发行《花卉图》美术邮资信封一套,志号为M.1。邮资图案凹凸感很强,属于雕刻系列。而且整体也素雅,是自己喜欢的那种类型,更主要的是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沧桑感,让人倏忽间就有一种念旧的心绪了。第一感觉就是漂亮,真的很漂亮,心一下子就动了。但是翻开了才发现原来10枚少了2枚,怪不得那些老头们最终放弃了。

不过,即使只有8枚,老板的开价也不低。不过实在是喜欢,最终经过一番讨价还价还是拿下了。虽然少两枚,但可以去配,回家之后,就开始寻找各种渠道,找缺失的那两枚。老板当时说,之前他是拥有完整的一套的,但是在摊位上放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丢了2枚,才残缺的。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找到了有封的爱好者,经过一番努力,最终总算是配齐了。

有的朋友还晒出过加盖了符合花卉题意的自己的M.1封,煞是好看。心中也在盘算著是不是也要这样去完成这种历史的交汇呢?还是依托其它的纪念戳来给她赋予新的“使命”或者更具有个性化的一种配置?心中难免纠结,有人说不值,有人说浪费,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心中也开始打起了鼓,到底怎么去使用,才不算埋没了它真正的价值?虽然只是一枚封,但经过这么多年的沉淀,也应该还原出更好的效果才对吧?

有时候,看到一些老物件,就是莫名的喜欢。念旧其实就是一种潮湿的情绪。岁月,渐行渐远渐无声。许多不经意的萍水相逢,和许许多多的相识与别离,在时光的洗礼下,能沉淀下来的,何尝不是精华。这套美术封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据悉,按原计划,邮电部拟将美术邮资信封作为M系列邮资票品长期发行下去,但是时间过去了30多年,却是在M.1之后就戛然而止了。并没有后续的M.2、M.3出现。

仔细寻找了一番各种讯息,查到了关于这套美术封的一些“内幕”,据考证,邮电部于一九八三年四月一日首次发行了《花卉图》美术邮资信封一套,共印二千万枚。据邮票发行局(1984)票票字251号函称:由于各地销售情况不理想,邮票发行局积压了不少,为了避免长期积压造成的浪费,邮电部邮票发行局将根据各地邮政业务量分批配发各省销售。同时,经邮电部财务局同意今后配发各局的美术邮资信封,每枚少收0.01元的成本费,仍按原定售价(每枚0.11元)销售,少数(收)的0.01元由各局提出作为销售人员推销此套信封的酬金。

要知道,当时寄一封信也不过9分钱,这套售价11分的信封显然被认为是“昂贵的”,不值得购买的,因此才会出现滞销吧?其实,当时公布的发行量是300万套,每套10枚,也就是3000万枚(《中国邮票史》第9卷232页)。不过,有邮友考证称,实际印量或许只有2000万枚。当然无论如何,36年过去了,存量应该不多了。作为一个老物件,它存在的价值应该还是有的,当然,更多的确实是被其设计、制作的精良所吸引。

其实,念旧之情、人皆有之,只是或多或少或强或弱而已。这是一个人意识形态里固有的特性,发生过的事,遇见过的人,拥有过的物,无不在我们的意识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这些过往的脚印或被风扫过,或被时间冲击过,大部分被抹去了,抹不去的深深印在心底,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如长青的树木立在回忆之林里。看到那些老物件,难免会想起那个时代的变迁,收藏和保留这种老物件,自然也能跳脱时代的变化,回忆那个时代的沧桑吧?

有时看着天、看着缱绻的云、看着匆匆的飞鸟,心里就会油然而生一种莫名的情愫。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也会油然而生,而喜欢每一个老物件的人们何尝不是在找寻着一种记忆的印痕,进而收藏历史,收藏一份心境。而现在攒下的每一枚实寄封,又会成为耄耋之年的永久回忆吧?

听说转发文章

会给你带来好运




0